您的位置:首页 >时代先锋>详细内容

支书故事 | 龚永红:党建牵上产业手,脱贫路上齐步走

来源:会同新闻网 作者:何乐川 发布时间:2017-08-20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 

  

    车子进入江边地界,不时跃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多处醒目的标语:“贫穷落后不光荣 好吃懒做很可耻”“精准扶贫到户 发展产业脱贫”……

  在江边村,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很浓。

  “要说我们的龚书记,在大家心目当中数这个!”近日,记者来到地灵乡江边村,一提起村支部书记龚永红,该村9组83岁的石平松不禁为他竖起大拇指。

  务工汉子回家过年高票当选:群众的信任我不能辜负

  江边村位于地灵乡西北角,毗邻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原江口村,全村共12个村民小组305户1230人,侗苗人口比例占60%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55人。

  现年54岁的龚永红,2008年打工回家过年时,正巧碰上村里换届,还未来得及出去打工,被村民们投票高票当选村主任。村民的信任与期盼,让龚永红内心深受感触。 “我不能辜负了群众的信任。”龚永红原本有装潢、电焊手艺,他放弃了外出务工的高收入工作,选择了留下来。2009年,因工作需要,踏实肯干的龚永红村主任、村支部书记一肩挑。从2010年开始,担任江边村支部书记至今。

  

 

  龚永红在江边村红心火龙果种植基地

  当时的江边村,支部凝聚力不强,号召力弱,组织涣散,党员的向心力不足,士气低落,群众对村支两委作出的决定持观望态度。如此境况,这村里工作如何开展?一些党员群众为龚永红捏了一把汗。

  “既然群众把我选在了这个位置,就得豁出去带着大家干!”困难面前,一向言语不多的龚永红没有退缩,他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,他相信,只要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,办法总会比困难多。

  要想脱贫致富,必须有个好支部:让支部成为党员群众“主心骨”

  群众富不富,关键在支部。村里工作千头万绪,怎么才能统筹起来?龚永红想到了组织建设。

  江边村有党员41人,如果组织好了,把积极性调动起来,大家团结一条心,拧成一股劲,一定能生成巨大的正能量。

  作为村支部书记,龚永红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。为做到打铁还须自身硬,他沉下心来学党的基本理论、农村政策法规,让自己成为熟悉政策的行家里手,增强宣传好党的政策、做合格支书的底气。

  

 

  团结奋进的班子

  2010年以来,江边村通过选举,将敢说敢做、工作能力强、群众基础好、具有责任心和开拓精神的党员选进了村支部班子。

  为抓好支部建设,龚永红规范党组织生活,带头践行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”及“三严三实”、“两学一做”主题学习教育,采取集中学习、经验交流、重温入党誓词等多种形式,提升党员干部素质和向心力、战斗力;不断完善党务公开、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,坚持“四议两公开”制度,落实民主管理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监督。各路能人四海归心,村支部很快成为村里的主心骨,一把摘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帽子。

  无“源”则枯,不“活”则腐:让产业成为脱贫致富“源头水”

  支部建好了,思想统一了,台子搭起来,好戏随即开场。为打好脱贫攻坚硬仗,完成各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,龚永红经常召开“诸葛会”,向驻村扶贫工作队、有经验但退居二线的老村干部,和在外发展的江边村成功人士讨教致富经验,听取他们对江边村当前发展的意见和建议。

  

 

  一片林:钩藤种植基地

  龚永红认为,江边村是贫困村,村里有耕地1168亩,林地6668亩,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和外出务工。俗话说,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。要脱贫致富,当然得结合实际,因地制宜,不断调整优化江边村民世世代代的种养产业结构,完全脱离实际去脱贫,那只能是空中楼阁。龚永红在全面了解村里情况的基础上,同驻村扶贫工作队,针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,为他们“量体裁衣”,指导制定脱贫方案,帮助贫困户申请贴息贷款,为贫困户增加收入拓宽途径、提供保障。

  马无夜草不肥,人无产业不富。龚永红觉得要脱贫致富,产业发展得跟上。经多次开会研究讨论和实地考察同意, 江边村从福建漳州平和县引进1万多株新优良品种三红蜜柚,免费发放给贫困户栽种,并提供技术服务,发展种植三红蜜柚面积150余亩;引导贫困户以自己山地入股分红、土地流转获取收益、到种植基地打小工挣钱增加收入等形式,在王泥冲发展中药材钩藤种植300余亩;通过采用土地流转,返乡青年龚柞能在黄山段发展红心火龙果种植40余亩;帮助贫困户王作武、王作俊申请产业发展小额扶贫贴息信贷,发展黄牛养殖20多头……通过村里涌现出来的一批踏实肯干的致富带头人,帮助他们扩大产业规模,探索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,使他们在发展自身的同时,也发挥对贫困户帮、扶、带的作用。江边村选择“一丘田、一处园、一片林、一个圈(塘)、一个店(小作坊)、一份流转或股份收入”等“六个一”绿色环保产业项目,为贫困户脱贫一路亮起“绿灯”。“目前,我们村正计划建设村级水电站,加快‘一村一品’发展步伐。”江边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兴昌说。

  

 

  一个圈:黄牛养殖基地

  打好脱贫攻坚战,关键在党员干部:让党员干部成为脱贫致富“领头雁”

  为发展好产业,龚永红紧紧抓住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一关键,通过“三会一课”、“农家书屋”、远程教育等多种渠道,让村里每个党员干部掌握1至2门农村实用技术。

  产业发展,群众怕有风险,怎么办?

  龚永红以“党员干部学用技术”为抓手,田间地头着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鼓励党员发展产业先行先试,提高党员脱贫致富“传”“帮”“带”能力。

  

 

  一处园:百合种植基地

  在他的引导下,返乡青年党员王万顺选择“一片林”产业项目,在大观冲发展青年林场300余亩,现已价值50万元以上。党员伍小英选择“一个圈(塘)”产业项目,发展山羊养殖,山羊存栏80只以上。预备党员吴宗光选择“一处园”产业项目,2014年,他和父亲抱着试试看的心理,凑了1万元,种了6分地百合,随着种植经验的积累,种植规模不断扩大,今年第四个年头,他们家的百合园已从当初的6分地发展到15亩,今年又租地20亩,计划明年的百合种植,他乐意传授种植技术,带领本组和周边其他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。

  急群众所需,想群众所想:群众的期盼是我做事的动力和方向

  “能为村上做些事,虽然辛苦点,但我觉得虽苦犹甜,值得! ”几年来,龚永红还积极带领党员干部,改善村里基础设施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让江边村村容村貌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。2012年年底,利用配套资金55万余元和村民及社会捐款32万元,修建硬化村级公路3.5公里,结束了江边村不通水泥公路的历史;筹资百万元,架设2座大桥,给全村小孩上学、村民生产生活带来方便,受益人口1160人;硬化组级公路,申报国家项目资金,村投资30多万元,使出省和出乡公路得到畅通;建设饮水工程,家家户户通上自来水;建好村卫室,让村民小病小痛不用出村;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,照亮村民脱贫致富路。易地搬迁、危房改造、美化淳化,项项工作紧张有序、有条不紊。截至目前,实现了该村96户贫困户372人脱贫。

  

 

  龚永红走访群众

  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,该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文艺表演、篮球赛、拔河、田中抓鱼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,春节为村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人发放慰问金100元,倡导孝老爱亲等优秀传统文化。在广大党员带动下,在全村上下通力合作与辛勤劳作下,江边村党组织强起来了、产业做起来了、村庄靓起来了、村民富起来了,龚永红先后获得“全县农村十佳党支部书记 ” “全县优秀共产党员”等荣誉称号。

  

 

  

 

  

 

  

 

  急群众所需,想群众所想。“群众的期盼是我做事的动力和方向,村民的富裕就是我最大的快乐。”龚永红没有忘记自己当初为什么要留下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