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页 >自身建设>详细内容

公文落笔前,先理顺这三对关系

来源:《秘书工作》杂志2017年7期 作者:臧杰斌 发布时间:2018-01-25 浏览次数: 【字体:


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、履行职责、处理公务的重要工具。这里,结合实际工作,以几对关系为载体,谈谈自己对文稿工作的一些认识。




加热与淬火

文章之道,讲究一快一慢、一热一冷。初稿要快,改稿要慢。写稿要情绪热烈,改稿要头脑冷静。

为什么写稿要快、要情绪热烈?

因为一气呵成的文章,天然具有良好的宏观性和整体感;情绪热烈的文章,最能表达作者的本色和创意。如果今日写几行、明日写几行,文风就难一以贯之;如果写稿时就左思右想、瞻前顾后,新颖的观点不敢写,过头的话不敢说,就没有风格,难以出彩。

为什么改稿要慢、要头脑冷静?因为一篇热情奔放的初稿,有时很难经得起全面推敲。修改文章时,除了要改正一切错别字和语病之外,尤其应该重视以下几方面:

第一,结构是否需要调整。

第二,是否需要增加内容。

第三,是否有可以删减的内容。

第四,是否符合读者的知识特点。

第五,是否有敏感的言辞。

第六,引用的内容是否准确无误。




内脑与外脑

要做好文稿服务工作,自己没有过硬的水平是绝对不行的。这些自身的功夫,我们可以称之为“内脑”。

语言文字能力是基本功。

一是要尽力消除一切文字硬伤和低级错误。

二是要避免有歧义的表述。

三是文章要结构合理、条理清晰。

四是在不影响思想表达的情况下,适当追求典雅的文辞和引人入胜的文势。

有关知识储备必不可少。

一是术语要准确统一。

二是虚实要适度。

三是要抓住要害。

思想修养和理论政策水平至关重要。

一是要勤于思考、善于总结。

二是对有关领域的理论政策、法律法规要熟悉。

三是重大政策表述务必精确。

文稿工作的综合性、专业性、技术性越来越强,个人水平再高,也不可能包打天下。因此,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领域广、专业能力强、咨询效率高的专家库,我们可以称之为“外脑”。对于借助“外脑”的好处,我们总结了五点:

碰撞出灵感。从事一个领域的工作时间长了,往往难以跳出既有的框框。而其他领域、其他部门的同志常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。

交流出思想。写稿的同志,应当与其他部门的同志进行经常、广泛、深入的交流,既要听,也要讲,互动起来,既汲取别人的观点,也总结自己的思想。

专业出水准。自己犯的错,自己是很难发现的,这时候请其他同志尤其是有关专业领域的同志来把把关、提提意见,效果往往很好。

协作出质量。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协作,共同把任务完成好。一方面,对实质性的政策规定,可与各有关方面提前通气、充分协商,以求达成最大一致;另一方面,对于很多文件,可以采取联合调研、联合起草的方式,通过整合大家的力量来保证文件的质量。




创新与规范

创新,更多体现在公文的起草方面。文稿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创新性。

摸清情况、找准问题,是公文起草的前提和基础。

第一,研究为什么要起草这篇公文。

第二,研究领导近期关注的要点。

第三,研究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。

作出分析、提出观点,是公文起草的灵魂。

第一,要深入实际考察调研。

第二,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。

第三,要合理利用既有成果。

第四,要深入进行思考。

提出良策、解决问题,是公文起草的最终目的。要察实情、出实招、谋实效,在“管用”上下功夫。实招,最终还是来自实情。当你把情况搞得透透的,思路、措施、办法自然就出来了。

机关文稿形式上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,在修改时主要应把好以下四关:

把好政策关。一是与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规定的一致性;二是与以往政策规定的连续性;三是与有关政策规定的联系性。

把好内容关。主题要鲜明突出,内容要完整统一,材料要真实可靠,判断要客观准确,结构要严谨合理。

把好文字关。语言要精练,字句要妥帖,标点符号要正确,人名、地名、单位、时间、引文要准确。

把好格式关。文种选择要恰当,行文形式要准确,格式要素要齐全,密级标注要恰当,标题要完整,主送机关要规范,落款要准确。


(据《秘书工作》杂志2017年7期,原标题为《谈谈文稿服务中的几对关系》,本文有删减)